柬埔寨吴哥窟:在吴哥窟看什么
浮雕艺术 吴哥窟的圆雕并不出色。台基上的圆雕神像沉重而呆板,但浮雕却极为精致且富有真实感。在回廊的内壁及廊柱、石墙、基石、窗楣、栏干之上,都有浮雕。内容主要是有关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传说,取材于印度史诗《摩诃婆罗多》和《罗摩衍那》及印度教神话《乳海》,也有战争、皇家出行、烹饪、工艺、农业活动等世俗情景,装饰图案则以动植物为主题。其中围绕主殿第1层台基的回廊被称为“浮雕回廊”,长达800米,墙高2米余,壁面满布浮雕。东壁的搅乳海图,北壁的毗湿奴与天魔交战图,西壁的猴神助罗摩作战图等,均描绘神话故事;而南壁西半部的苏利耶跋摩二世骑象出征图则为世俗题材。这些浮雕手法娴熟,场面复杂,人物姿态生动,形象逼真,且已采用重叠的层次来显示深远的空间,堪称世界艺术史中的杰作。从里边向外望,赫然发现,墙上有许多婀娜多姿的人像浮雕,据说是象徵仙女下凡,以千年前的雕刻技术来说,竟然能把仙女刻画得如此活灵活现,而且每一尊的表情、面貌、衣着完全不同,真可说是鬼斧神工之作。这一群手足舞蹈的美丽仙女叫做阿帕莎拉,又被喻为是东方的蒙娜丽莎,相传是由浪花所变成的。宏伟的吴哥窟正因为有了这群俏丽的仙女环绕,而整个鲜活了起来。 除了墙外的仙女引人侧目,走在神庙里,处处可见精美细腻的刻画,有时是在柱子上,有时是在墙角上。有凸出的、也有凹入的,甚至是两者交替的作品也都不难发现。就连走廊上的窗子,也是以小石柱作栅栏,当阳光透过窗子洒入长廊,更融合出一种人文与自然交错的美感。 建筑特点 台基、回廊、蹬道、宝塔构成吴哥寺错综复杂的建筑群。其布局规模宏大,比例匀称、设计简单庄严,细部装饰瑰丽精致。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,石块之间无灰浆或其他粘合剂,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结合在一起。当时的石工可能不掌握券拱技术,所以吴哥寺没有大的殿堂,石室门道均狭小阴暗,艺术装饰主要集中在建筑外部。 白天和晚上呈现的不同色彩 吴哥窟还有一道奇景,就是在太阳的照耀下,白天和傍晚会呈现不同的色彩,尤其以傍晚的景象最为迷人。整座建筑在阳光的笼罩下,会展现出别样的金碧辉煌,难怪到过这里的人都会称其“摄影者的天堂”。 看吴哥日出日落 距离吴哥窟10分钟的路程,有着吴哥古迹内海拔最高的巴肯山。这里有美丽的日落和日出。每天下午5:00后,无数的游人会蜂拥而至,以至于平时寂静的巴肯山热闹得如同公园般。找一个角落相拥而坐,夕阳映照在天空,散发出落日的余晖打在神秘的热带雨林上,打在吴哥窟突兀耸立的几十座尖塔上,同样也打在两人的脸上,华美得令人感动。 而在小吴哥的护城河边,日出与日落更为暧昧。白色的莲花被朝阳勾勒出金边,露珠晶莹剔透下,倒映着佛塔的倒影;而黄昏的残韵暖暖地照在每一块城砖上,只见身披红衣的僧人萧瑟在夕阳下,整个世界似乎变得分外安宁,人不由自主地虔诚地眺望斜阳。
|